国内追溯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

 

我国追溯工作存在的误区

追溯概念不清晰

社会上对于追溯的概念不清晰,将追溯、追踪和溯源混为一谈;对追溯产品还是追溯责任主体不清晰。追溯是“追踪饲料或食品在整个生产、加工和分销的特定阶段流动的能力”。由此可见,追溯的是产品,而不是责任主体,而国内不少追溯系统强调对责任主体的监督和监管,而忽视对产品本身的追溯监管,导致作为本是追溯建设主体的企业,因担心被政府监管而对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存在顾虑和担忧。

过分夸大追溯的作用

目前,我国政府和社会对追溯寄予厚望,但过分夸大追溯的作用,将追溯和食品质量安全混为一谈,甚至错误的认为产品能追溯产品质量就安全了,追溯的作用被过分夸大。殊不知,追溯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事后补救的手段,实现追溯并不能直接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,它只是能够在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之后,快速精准地召回问题产品,从而降低危害和减少损失,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的安全。

将追溯、监管、防伪、营销等概念混淆

从管理上讲,产品质量监管、追溯和防伪是有联系,但却又是目标迥异的应用诉求。不同的应用诉求,其编码方案应有不同,在考虑编码方案时,要考虑用途是什么,目标是什么。比如很多企业将追溯码设为暗码,还以此宣传其编码方案的优越性,实为不了解追溯的本质。

追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,因此追溯码必须是明码,而且必须是统一的标准化的编码,只有这样各方才能通过追溯码实现追溯信息的采集、记录和共享,才能实现全链条的追溯。而防伪码和营销码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需求,不涉及与供应链其它参与方的信息交互,可以设为暗码。众多的追溯平台将追溯、防伪、营销等混为一谈,将公众引入误区。

认为追溯的颗粒度越细越好

追溯颗粒度一般分为品类、批次和单品,不同的追溯颗粒度,追溯编码不同,追溯系统的复杂化程度也不同,相应地带来追溯成本的差别化。追溯颗粒度越细,追溯系统越复杂,追溯成本就会越高。很多企业认为追溯颗粒度越细越好,非常推崇一物一码的单品追溯,最后由于目标太大,成本太高而半途而废。对于大多数工业化生产的低价值、易消耗的产品来说,每一个批次的质量都是完全相同的,一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,整个批次都要被全部追回和(或)召回,因此管理到批次即可,追溯到单品现阶段意义不大,实现也很困难。

内部编码、专用编码和再编码现象普遍

目前一些追溯系统,有的因权宜之计使用内部自编码,而非通用编码;还有的编码方案虽选用了国际标准,但是并不适合用于追溯领域;还有的虽然商品上已有商品通用编码,还要再编码;这些追溯编码由于不成体系而孤立应用,很难体现追溯的产品品种、批次、序列号、生产日期、有效期等与追溯相关的重要信息,即使编码中有相关的追溯信息,但由于其是内部编码或专用编码,仅能在系统内部或专有系统中使用,不能有效地与现有的通用编码相结合,也不能有效地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。总体上讲,内部编码、专用编码和再编码,不仅会大大提高追溯成本,而且极易造成编码混乱而导致追溯系统失效。

对非单元化包装食品追溯的大力推进

目前,有些部门对很多关乎民生的散装食品花费大量的资金建设追溯体系,但是效果不理想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散装食品没有进行单元化包装,追溯信息没有依附的载体,加上不健全的社会诚信体制,从而导致散装食品追溯难上加难。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类产品上进行示范,成效甚微,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。

 

如何走出追溯误区

 

正确认识追溯,不夸大追溯的作用

正确认识追溯的概念和本质,了解追溯的目的,不夸大追溯的作用。追溯只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,需要与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,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。追溯系统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,不能割裂开来,单纯为追溯而追溯。追溯与食品法律法规、认证、检测等一样,是食品安全保障的一种手段。只有各种手段齐头并进,才能最大化地实现食品安全的目的。

区分监管、追溯和防伪等,切勿混为一谈

监管、追溯、防伪、防窜货、营销各自所满足的需求不同,不能混为一谈,追溯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需求,防伪、防窜货、营销是企业的自身行为,企业应按照国家法规标准建立追溯体系,结合自身需求,可以融合防伪、防窜货、营销等功能,满足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。

追溯有颗粒度,要考虑成本效益

管理需求的多样决定着追溯颗粒度的不同,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、自身管理需求、成本因素和监管需求确定追溯颗粒度,而不能盲目跟风。对于高风险、高价值的产品可以追溯到单品,对于一般的工业化生产的食品而言,追溯到批次即可满足政府监管和企业对管理的需求。

统一编码和源头赋码,实现追溯的最优方法

内部追溯和外部追溯可区别对待,外部追溯编码必须采用统一的编码;内部追溯可以采用内部编码。但如果用内部编码去实现外部追溯,势必无法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。

源头赋码,便于分清责任主体,也便于供应链其它参与方多次使用,从整个社会来看,会提高供应链的效率,节省供应链的成本,是最经济的方式。任何中间环节的再编码和贴码,都极易出现编码混乱情况,从而造成追溯失败。